首页banner1

学校文化理念打造

近几年,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逐步展开,经过有关新课程的理论学习和教改实践,我认识到: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是目前我们应重视的工作。下面我就如何做好这项工作略谈一二。
    一、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同时也是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多少年来,传统的“师道尊严”式的师生关系的影子一直在我们学校存在。这样的课堂教学,往往会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也很难应对时代的挑战。时下,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构建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互动的课堂气氛。至于怎样构建这一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认为有几点要求值得借鉴。首先,要树立教育民主思想,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其次,要努力转变教师角色。要由知识的权威发布者转变为比学生多些经验的求知者;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观察学生学习情绪、倾听学生需求的交往者。第三,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在尊重与关爱中使学生认知力、想象力和创造意识得以充分地发挥和发展。
    二、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新审视后进生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学生,特别是对后进生更应这样。后进生是学校管理的难点,他们一般有纪律涣散、成绩落后、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等一些缺点。但按照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观点,我们不能老是盯着他们的缺点,更不能只以成绩论优劣,而要树立“人无完人,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思想观。要尊重学生自身发展的趋势和特点,适时引导,多主动与后进生接触,关心他们的生活,以真诚的爱心去关注他们、帮助他们,鼓励他们树立去努力学习的信念。这样他们才能逐渐感到老师的热情、班集体的温暖,才能消除他们的自卑感,从而真正建立起永恒的学习动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后进生虽然学习落后,但在其他方面往往有独到的天赋
的和谐状态,和谐的校园文化既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目标与内涵,又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与模式。和谐校园的本质属性是文化和谐,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在于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大致可分为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硬环境建设一般包括学校建筑、文化设施及校园景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包括标志性文化载体如校园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建设。硬环境建设既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和形式,同时本身也包含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功能。如果说硬环境建设体现的是校园文化直观的外在的形象,那么软环境建设表现的则是校园文化主观的内在气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无疑应将重点放在软环境建设上。具体说来应体现在三个基本方面:一是良好的学术环境,既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形成实事求是,严谨勤奋,开拓创新的局面以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研究的良好氛围。二是良好的育人环境,即注重人格培养和素质提升,形成教书育人、尊师重教、为人为学、追求完美的教育教学的良好环境。三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即形成诚实守信、团结和睦、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良好校园风尚,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内化为师生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软环境建设,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教育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相比较而言,良好的软环境建设更能激发人们蓬勃向上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的思想,完善人的品格,提升人的素质。软环境建设中所传达出的教育理念、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最能体现一所大学所独有的文化精神和气韵,是大学精神内核的彰显及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因而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陶冶功能、整合功能及凝聚功能。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一定程度存在的重硬件投入、搞形象工程,轻软件培育、忽视品格塑造的现象,不利于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真正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把软环境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才能形成有益于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有益于科学创新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和谐校园环境;才能完成大学作为优秀文化传承者和社会思想库对于提高社会的文化精神和道德价值所应承担的责任。
  坚持主流文化为主导,反对和抵制落后腐朽文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形成社会普遍认同的理想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是文化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大学作为社会
各种思想和观念碰撞与交流的舞台,在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相互交织,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同时并存的情况下,如何把握自身文化发展的方向,实现自身的文化和谐也是其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作出回答的问题。
  校园文化有主流与非主流之分。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形成的主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精华与大学精神的凝聚和积淀。比如,爱国爱校,集体主义、主人翁意识、严谨勤奋、求实创新、诚信友善、乐于助人等等,通过它的熏陶必将提升人的境界,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主流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决定作用的主导因素,也是构建和谐校园最有力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根基与保障。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校园文化中出现了非主流文化日益盛行的趋势。网络文化、短信文化、卡通文化、课桌文化、宿舍文化等等新的校园文化形式,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关注和青睐,并对主流文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坚持以主流文化为主导,重视和发挥非主流文化的积极作用;以主流文化引领多样化的非主流文化,在弘扬主流文化的前提下提倡多元文化的融合,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当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以先进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主流与方向,继续唱响主旋律;另一方面,要尊重非主流文化存在的现实性与合理性,肯定其在繁荣校园文化、促进校园和谐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促进它与主流文化的融合;对非主流文化的消极作用也要敢于批评和指正,特别是对其中容易引发思想困惑、道德失范,与主流价值截然对立的价值主张要及时引导和纠正,促进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别。代表校园文化发展方向的先进文化,概括起来就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是每所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实现其自身文化和谐所必不可少的文化引领和精神支撑。落后的校园文化是各种错误和腐朽社会思潮在校园生活中的反映,它销蚀人的理想和信念,涣散集体的凝聚力,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利于形成团结、奉献、奋进的和谐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建设要坚决抵制和摒弃落后腐朽文化的渗透和侵袭,不能假借构建和谐之名使落后和腐朽文化大行其道贻害青年。利
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是近年来对青年学生影响较大的几种社会思潮,尤其是它对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和误导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对此缺乏清醒的认识,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就会削弱和阻碍先进文化在校园的传播和发展,使校园文化失去正确的价值导向,甚至引发思想上的混乱。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弘扬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社会主义荣辱观中所坚持和提倡的东西,所反对和抵制的东西,就是我们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当旗帜鲜明坚持和反对的东西。(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 - 西安
西安市高新区沣惠南路杰座公寓1601室
咨询电话
电话:029-85726088
     13709246872
     18291851593
版权所有©2012INTERBRAND
保留所有版权 HaoDe Brand
陕ICP备12008289号-1